杜鸿雁,女,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5年考入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检察院,先后工作于侦查监督科、公诉科,现任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长。
从事检察工作16年,杜鸿雁同志凭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无论是批捕、起诉,还是控申工作,她样样干的精彩。她集检察官的刚毅严谨和女人的温婉善良于一身,在她热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熠熠闪光。公诉席上,她是一棵松、一株柳,接待室里她像一阵风、一滴雨,十几年来,经她批捕、起诉的几百件案件无一错案,经她追捕、追诉的几十名犯罪嫌疑人都受到法律惩罚。近几年杜鸿雁同志担任控申科长以来,她像雷锋一样燃烧自己温暖他人,化解了一起起缠访缠诉案件,是一名优秀的检察官。
打开她的卷柜,一摞摞荣誉证书布满眼帘:辽阳市优秀团干部,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市国庆安保先进个人、市级优秀公诉人、市级先进个人、市院两次通令嘉奖,文圣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多年的院先进个人。
心系群众,温情控访,化解矛盾纠纷
做好控访工作防止进京进省上访,是控申工作的重心,一旦稍有疏忽出现一个进京进省上访,全院工作都将受影响,作为控申科长的杜鸿雁同志感到压力非常大。
一些缠访者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群众,脏的、臭的、吵的、闹的、偏激的、精神不正常的什么样都有,她从不嫌弃,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解释。有时当事人情绪激动,说得吐沫星子四浅,为了不伤人自尊,她没有表现出一点厌烦情绪。有些案件司法机关处理的并无不当,只是当事人固执地坚持对法律的错误理解,或者借题发挥无理取闹。面对这样的当事人,她都忍住气一次又一次地释法说理好言相劝,以免当事人越级上访。有时遇到难缠的,她往往几天都吃不下睡不好,牙疼上火。杜鸿雁同志的母亲七十多岁了,一个人生活,女儿上初三,她很想每年利用休假时间好好陪陪心中牵挂的母亲和孩子,可几年来为了控访和避免当事人扩大事态,杜鸿雁同志一直放弃休假,坚持在岗位上站好岗,把好关。经过艰苦的努力,几年来她成功息访了十几起缠访缠诉案件,其中包括缠访半年多,到处录音录像大吵大闹的李某上访一案,多年没有间断的郑某上访一案等等。在市政法委和市院分别下发的来访案件通报中,通报的几十件上访案件,无一件是文圣区院的。她的信访工作成绩得到了省院的认可,2011年省院控申处在全省检察系统以文件转发文圣区院信访工作经验材料。
杜鸿雁同志时刻告诫自己,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执法,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办案,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群众,在接待来访时用礼貌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温暖群众,不管案件是否归检察机关管辖,不管案件结果能否符合当事人的心愿,她都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当事人,让当事人感到群众始终挂在她的心上。
在接待当事人李某父子时,她得知李父年逾七旬有心脏病,儿子自幼患小儿麻痹行动不便,虽然她无数次地耐心解释他的案件不归检察院管辖,但李父仍固执地坚持每天来访达9个月。杜鸿雁同志每次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礼貌和蔼地接待他,知道他家住庆阳路远,有时赶上中午她就带老人上单位食堂陪他吃过饭再让他回去,李父见这位年轻的女同志心地善良一点也不嫌弃他,非常受感动。有一次李父有两周没来,再次来访时杜鸿雁得知老人前些天心脏病犯了,老人回家时她自己拿出20块钱为老人打车送回庆阳,老人非常感动,说“丫头,你们不受理我的案子按说我不高兴,但我一点也不恨你,你心地善良对老百姓真诚,你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啊!以后我再不给你添麻烦了。”就这样这件缠访达9个月的案子成功息诉了。后来李父在街上遇到杜鸿雁时离老远就喊住她,还像老朋友一样乐呵呵地和她拉家常。
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取得优异成绩
杜鸿雁同志凭着对检察事业的无比忠诚,踏踏实实地工作,化解了一起起矛盾纠纷,实现多年无越级上访,两大考评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她带领的科室几年来都是先进科室,考评成绩始终在全市名列前茅,为文圣区检察院连续12年荣获省级文明接待室做出了贡献。
她对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有国家及省市大型活动时,她加班加点工作,排查上访隐患并严格控制,深入社区了解信访人动向,全力以赴控制住进京进省上访,保证活动正常进行。
2009年7月,最疼爱她的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时日不多了,她悲痛欲绝,但她仍然坚强地坚持在工作岗位上。10月她的父亲病重住院时,正是年底考评冲刺的最后两个月,工作异常繁忙,加之她的爱人当年在天津进修,女儿即将上初中,生活上和学习上也都需要她照顾。工作和家庭的重担给了她沉重的压力。但她没有因为家庭的痛苦和压力影响工作,始终坚持在岗位上,抓紧忙完当天的工作,晚上才能早走一会儿去医院陪伴照顾父亲,直至父亲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单位工作。料理父亲的后事,她只请了三天假,然后便忍着巨大的悲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年底她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舍己为人,勇于奉献,赢得他人赞誉
生活中,杜鸿雁同志乐观、豁达、与人为善。她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他人赞誉。坐公交车,她时常为素不相识因一时找不到零钱投币而焦急尴尬的乘客刷卡。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儿女不在身边的邻居老人,经常帮老人跑腿、带老人看病。两年前在老人腰疼不便下楼时,她把自己上小学的女儿交给爱人接送,自己为老人接送小孙女二十多天,直至老人痊愈。她帮助邻居收缴公用电费,打扫楼道卫生,清洗楼门前的小广告,为大家创造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在邻居面前她从不以检察官自居,相反她觉得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很快乐。
杜鸿雁同志始终坚信能为社会多做贡献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也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008年8月,区红十字会找到她,告诉她作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自愿者,她的血型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给这名不能见面也不知姓名的患者,她听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朋友们知道后既赞扬她的奉献精神,又不无担心地说:“你这么瘦弱还不到100斤,平时又贫血老头晕,能行吗?”她笑笑说:“如果我牺牲自己的一点健康就能挽救一条生命,那我的这点牺牲太值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刚燃起的生命希望因为我的自私懦弱而熄灭,只要高配成功,我一定献。”当红十字会的同志带她来到血站抽血准备高配时,大家都对她投来敬佩的目光,纷纷赞扬她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告诉她:“初配成功拒绝捐献也是常见的,省里和这名患者血型初配成功的有5个人,其他4人都拒绝高配了,你是唯一同意的,没想到这么瘦弱的女同志却是这么坚强,这么无私。”她笑笑说:“以后再有配型成功的机会,无论什么时候找到我,我都同意。”虽然这次高配最终失败了,但杜鸿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这就是杜鸿雁同志,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平凡的检察官,她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对群众有春天般的温暖,用努力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用实际行动让检徽熠熠生辉。
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检察院
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